那幸福的呼唤
今年读大二的学校教员刘菲菲告诉记者,她对后山夜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。大一刚进学校,她就报名了该社团,可惜“被刷了下来”。第二年,准备充分的她再次报名参加面试,终于成为夜校的一名正式教员。周末兴趣班上午的第一节,她刚给学生们上了堂美术课。内容是教学生们折纸,折连衣裙和西装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,她在备课时还特意准备了3个断案故事和一个脑筋急转弯。第二节课,她便在作业辅导班给学生辅导做作业。有时,刘菲菲会主动找学生聊天,聊动画片等孩子喜爱的话题。“因为有些小孩子怕生,有题目不会做也不好意思问我们。”于是,细心的刘菲菲便通过这种方式,和学生交起了朋友。
一个阳光的大男孩正在给一个四年级女生讲解数学题。学生做完了作业,他又叮嘱了一句什么。“我刚才跟她说,以后你提早做完作业了,我可以给你看好玩的课外书。”这个名叫甘志达的大男孩告诉记者,他觉得这些小孩子的课外读物很少,所以他想下次上课时,自己带一些适合孩子的书给他们看。
大一刚进校,甘志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加入了后山夜校,后来才得知这个学校是教小学生的。“我不是师范类的,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教小孩子了。”甘志达说,虽然身边的一些朋友跟他说过,这样既挣不到钱,也对日后的就业没有帮助,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做这件“自己想做的事情”。
甘志达主要给学生辅导数学,他发现,一些农村小学生的基础很差,有的四年级的学生,却连除法都不会,加减乘法也学得不好。或许是因为“从小在一个很多小孩子的环境长大”,甘志达辅导学生时特别耐心,不仅帮助他们完成了作业,还会临时布置一些题给学生巩固刚学到的知识。时间长了,几个他固定辅导的小孩子,每次一来学校就找他辅导作业。
后山夜校的教员们除了每周固定给学生们上课、辅导作业外,还要到学校附近的农村招生,新校区的教学点开辟后,招生范围又扩展到鳌江、马山、汤湾等农村。通过入户宣传、在学校门口发传单等方式招募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。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,“后山夜校”社团和师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。每次上课结束后,青协志愿者护送教员学生上下学,同时保护夜校不受外来无关人员侵扰。
“这些孩子虽然很调皮,但都挺听话的。有时候我去鳌江的路上,他们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。每次遇到他们,平时学校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都会一扫而光。”和揭莉芳一样,后山夜校的教员们快乐地坚守在义教第一线。“每次听到他们‘老师,老师’地叫我,我就觉得很幸福,觉得这是上天赐给的一份特美好的礼物。”
记者手记:
后山夜校,好样的!
在后山夜校的周末兴趣班采访,记者看到了一张张写满青春的脸。每次上完课,教员们就会坐在一起,讨论这次课的经验教训与不足之处。他们还不定期请专业的教师来辅导教学经验。他们一直在改进,希望做得更好。虽然他们的课上得不是那么完美,年轻而缺乏经验的他们有时会“hold”不住场面,但他们那无私的信念感染了我。
来夜校上学的一些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,有的因父母文化程度不高,而得不到课外辅导;有的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兴趣班,课余生活单调;有的是留守儿童,家庭疏于管教而导致学业落后。正是有了后山夜校的一群爱心教师,来到他们身边,为他们扮演哥哥姐姐和父母老师的角色,让他们的童年有了更多美好的色彩。
更让记者欣慰的是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加入到后山夜校这样一个义教社团中来。爱心在一届又一届的师院学生中延续,越来越多的爱心在聚集。后山夜校,好样的!
(本文全文转载自宁德网)
|